当前位置:首页 > 打击乐器 > 正文

古代有关打击乐器的典故有哪些

  1. 刘邦击筑典故?
  2. 击缶的典故出自哪里?
  3. 沙场点兵典故?
  4. 滥竽充数的乐器?

刘邦击筑典故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归故乡沛县,召故人父老欢宴,帝自击筑,作歌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筑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成熟于先秦时代。到了汉代,击筑之风广在社会的上层与民间流行,不仅刘邦喜欢,他的宠妾戚夫人也非常喜欢。据文献记载,筑在唐代仍作为“华夏正乐”被用于宫廷雅乐之中,直到宋代逐渐失传。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件神秘的乐器充满了想象,但只在古书中看见记载,未有实物。

又据《史记•高袓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还乡时曾击筑高唱《大 风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 泣数行下”。

古代有关打击乐器的典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击缶的典故出自哪里?

出自《左传》《左传》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正史,记录着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历史资料。
《左传》中记载了一位名叫晏子的政治家,他在齐国担任宰相期间,为了调解齐国内部的分裂和矛盾,***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击缶而歌。
他让两个人在大缶上面各敲一面,一面敲一句,两面唱和,以此来达到减少矛盾、增进友谊的效果
击缶而歌的典故在中国历史上被奉为文化经典,成为了和谐、团结、友好的象征。
同时,在当代中国,许多民营企业领导人也***用了击缶而歌的方法,用歌声来降低员工之间的矛盾与争执,增进企业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

“击缶”的意思是古人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是古代的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亦作“击缻”。

出处:

古代有关打击乐器的典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沙场点兵典故?

***自沙场即战场。沙场点兵就是战场上点兵或者点兵出征的意思

古代有关打击乐器的典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点兵:指召集并检阅即将或准备出征的士兵

“点”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召集并检阅。

其实古代点兵的最大用意是鼓舞士气,为即将出征的将士饯行。

出自: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滥竽充数的乐器?

滥竽充数的“竽”是一种匏类乐器,匏类乐器一般指用匏也就是葫芦做斗子的簧管乐器,斗子也就是现代乐器的共鸣腔。匏类乐器主要有竽、笙等等

根据古书记载,竽一般由36管组成,后来缩减为22管,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就是22管,一般把竹管固定成排,紧密地连接在下面用葫芦做成的斗子上,以便通过共鸣使声音宏大和谐。许多人同时演奏竽的时候,气势更加宏大,所以才会有“滥竽充数”这种现象的出现。

《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中使用的是竹丝、筝和竹笛这三种乐器。

在故事中,国王让三个人分别演奏这三种乐器,并且只给予了对应乐器的一两,以测试他们是否有真正的艺术修养。其中,第一个人用竹丝演奏,第二个人用筝演奏,第三个人用竹笛演奏。最后,只有第三个人真正有艺术修养,得到了国王的认可和奖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不应该滥竽充数,每个乐器都应该用于其专业领域,在正确的场合发挥出它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