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键盘乐器 > 正文

南阳市乐器店位置

  1. 窠臼诗、讽刺诗、打油诗各怎么解释?各自的发展前景如何?
  2. 东汉著名的女政治家邓绥是怎样的一个人?

窠臼诗、讽刺诗、打油诗各怎么解释?各自的发展前景如何?

窠臼诗仿佛数学公式,只要照着填就是了,目前我们在网上可以查到的大多数诗词都可以称之窠臼诗,平仄粘对用韵三者皆全就OK了。

讽刺诗并不多见,比如杜甫《赠花卿》李商隐《贾生》杜牧《夜泊秦淮》等,也就那么寥寥几首,并不多见,因为难度太高,难的不是讽刺,难的是写成诗。

打油诗以谐趣为主,其基本要求就是读了之后会菀尔一笑或会心一笑,尽管无须平仄,但要起到短篇段子或小幽默的效果,才有资格称之为打油诗。

南阳市乐器店位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论难度,打油诗排第一,因为诗让人伤怀容易,让人笑出声来真的很难。讽刺诗排第二,要写出含蓄和深度是需要眼光和素养的。窠臼诗最容易,毕竟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了。

如果说到发展前景的话

窠臼诗前景广阔,反正是读着如隔夜白开水似的诗词都算是这个领域。

南阳市乐器店位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讽刺诗前景堪忧,在诗词里同时实现艺术特色和人文批评情怀太艰难。

打油诗前景灿烂,难度虽然最高,但入门基础为零,不认字的人都会。

如果是现代诗。

南阳市乐器店位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窠臼诗就是语文课本上的那些打死也发现不了美在何处的所谓现代诗。

🌸落入人家窠臼的诗,叫窠臼诗,

固定格式,你照葫芦画瓢就是了。

🌸打油诗,多用俚语和俗语,浅显、

直白,但也押韵。现在的打油诗,没

有几首写得幽默风趣。

🌸讽刺诗,顾名思义,以嘲笑讽刺为

手法,去行挖苦讥讽之能事。语言比

较犀利。

1.讽刺诗,即是旨在针砭时弊、鞭笞丑恶的诗。

如悯农题材中最为人知二首唐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昨日入蚕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如讽刺统治阶级***无道、醉生梦死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再如近代闻一多《死水》,鲁迅《好东西》。

东汉著名的女政治家邓绥是怎样的一个人?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瑕不掩瑜还是瑜不掩瑕呢,后世评说毁誉参半吧。但我个人认为邓绥虽有私心也有权欲而且也任用了外戚,但国事家事处理尚可。以史为鉴杜绝宦官、外戚专权方面有态度有行动,并未给社稷带来深远危害,不能把她比作吕后,那邓绥就有点冤枉了。我个人认为她对国家是有贡献的,虽有瑕疵,但是不宜过度放大。

孝顺,一则小故事,是说长辈因对她过于疼爱,亲手为邓绥剪发,因年纪大视力差不慎伤到邓绥,但她隐忍不说。下人在旁边看到问她为何,她说-疼爱我才给我剪发,如果她知道了会内疚不安。

邓绥六岁读《史书》,十二岁通《诗经》《论语》。白天操练女红,晚上诵读经典。这些历史典籍与先贤著作,教给了邓绥做人与治世的道理,当然还有高远的政治远见。

十六岁入宫,身材和姿色堪称出类拔萃,转年即被汉和帝册封为贵妃,于是一出宫廷剧拉开了帷幕,当时的东宫之主是阴王后,气量狭窄不说,尤喜巫蛊之术。邓绥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入宫后恭谦肃穆,有规有矩,对待汉和帝与阴皇后更是小心谨慎,不敢有稍许差错,因为自己的身高比阴皇后略高,就连说话都自觉的稍稍下腰,以表示恭敬。在宫内的人缘极好,无论是同级的嫔妃谦逊客气,待人接物滴水不漏。对于下属多施恩惠。所以在宫中集聚的人气水涨船高,而这恰恰是阴皇后不想看到的。

等皇后造祝诅,求鬼神加害于邓绥。并且放出话来,邓氏一族不留,汉和帝病重邓绥本已心力交瘁,经受不住欲寻短见,幸而被发现制止,才能保命。阴皇后因搞巫蛊活动而废黜,邓绥请求挽救没有成功,汉和帝便更属意于邓绥。后经三辞而继皇后位。

四方各诸侯国,只进贡区区方物(土特产)却皆求回赠高档奢侈品(嗯······诸侯国这毛病可是延续的几千年吧,最不要脸的当属倭国)这种情况自邓绥入主东宫便断绝了。

汉和帝多次想给邓绥的家人加官进爵,但是都被邓绥所劝阻,说什么也不接受,邓绥的哥哥邓骘在整个汉和帝之世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105年),汉和帝驾崩,平愿望刘胜虽是长子,但有长期不可治愈的疾病所以不能继位,殇帝刘隆刚过百岁(小儿百岁,刚满三月),邓绥迎立即皇帝位。尊邓绥为太后,刘隆年纪太小,所以邓绥临朝听政。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只要出现皇帝幼弱,就会出现强势的太后!

邓绥25岁临朝称制二十年,政治还算稳定,也为普通老百姓谋***,当时也还是呈现和谐、繁荣之势。她也没有为自己的宗族谋多大的好处,成功避免外戚转正酿成大祸!在当时还是赢得朝野的好评的。

可能对她诟病的是,迟迟不还政给皇帝。其实这是人的通病,无关男女,无关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