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弦乐器 > 正文

先秦弦乐器

  1. 先秦时期出土乐器?
  2. 先秦时期的吹管类乐器?
  3. 琴和瑟的区别?

先秦时期出土乐器

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乐器已有鼓、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钟、编磐、铃、陶铃、雅、祝、和、鸾、簧、哨(陶制、骨制等)、埙、、言、箫、管、笙、琴、瑟、筑等多种。在原始社会里乐器的出现多与神话传说、求神祭祀、民间舞蹈、劳动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乐器除用于宗教、礼仪等场合外,主要是供统治者***享受。

先秦时期的吹管类乐器?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先秦弦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汉族的竽。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

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唐朝时贵州的少数民族人民开始制作芦笙,并涌现了不少的优秀芦笙吹奏家。古代进京朝贡者,就曾带着芦笙到宫廷演奏过,得到朝廷官员的高度赞赏

先秦弦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管

这个名字可能会让人和西方的“X管“混淆,但实际上大为不同我们的“管”又称为“管子”,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子由芦苇制的双簧哨子和硬木(或竹)制的秆子两部分组成。

先秦弦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管子的历史悠久,古代时称为“筚篥”或“觱篥”。它起源于古代波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开始流行于我国新疆一带,后约公元581-618年(隋)传入中原。现在,管子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民间,南方主要在广东、福建一代使用

管子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的管身三个部分构成。它有大、中、小三种类型,越小的音域越高。比如小管又称高音管,在乐队中常常担任领奏;而中管则比小管低八度。

音色来说,管子的声调比较明亮,穿透力强,悠长但不婉转,音质偏“硬朗”,有点接近人声。管子因为音色高亢在北方管乐队中常常用以领奏。

远在上古时期已有开口管乐器与闭口管乐器两种类型。开口管乐器如、骨哨(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等;闭口管乐器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埙(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等,由于他们在发音原理上的不同,丰富了我国管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各自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能力

琴和瑟的区别?

琴和瑟的联系是先秦前后的弦乐器代表,有着以下的区别:

一、性质上的区别:

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

瑟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先秦便极为盛行,汉代亦流行很广,南北朝时常用于相和歌伴奏,唐时应用颇多,后世渐少使用。

二、弦根上的区别:

琴有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瑟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三、形制上的区别: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古代的瑟,用整块木料雕凿而成,而清代所制之瑟,已由面板、底板和框板胶合成长方形的共鸣箱。琴弦用丝弦,架子琴首岳山(首岳)和尾端岳山(尾岳)上,每弦都支有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雁柱,用以调节弦长,确定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