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铜管乐器 > 正文

合肥铜管乐器培训机构

  1. 三国中的藤甲号称刀枪不入,到底是什么样的?还有哪些有名的盔甲?

三国中的藤甲号称刀枪不入,到底是什么样的?还有哪些有名的盔甲?

藤甲是经过特殊处理编成的一种铠甲。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聪敏才智,藤甲做成之后可以防护头部和胸部等重要部位。虽然是用藤做成的,但是防御能力不点都不输给铁制的铠甲,而且重量轻,士兵穿上后灵活性很高,自带防水功能,特别适合南方潮湿的天气。

古代所谓“金甲”东西方都有,是贵族为了显耀身份在铠甲上镀金而已。至于金丝甲,与其防护原理相似的应该是锁子甲,属于柔性铠甲,优点是透气性好,绝对重量小,缺点是防护能力差,不能抵挡大力的打击和刺击。

秦将军铠甲: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整件甲衣前长***厘米,后长55厘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合肥铜管乐器培训机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代兵士铠甲:这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秦将军铠甲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皆为64厘米,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

熟读三国的同学都知道诸葛亮对南中孟获七擒七纵的故事,当时孟获军中的藤甲兵十分厉害,号称刀枪不入,逼得大军师不得不使出火攻来对付。那么,这种藤甲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历史上还有哪些有名的铠甲呢?

藤甲的秘密

古代名甲

合肥铜管乐器培训机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之后,百炼钢技术大兴,古人的锻造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西晋到南北朝,筒袖铠是军队中的主要装备,传说诸葛亮曾对它进行了改进,于是它常常被称作“诸葛亮筒袖铠”。这是甲身前后连成一片、肩部加有短袖的铠甲,大大提高了对士兵的防护能力。据说连二十五石的劲弩也不能将它射穿。

明光铠也是南北朝、隋唐时的主要铠甲形式,在胸甲、背甲上各有大型金属质地的圆形挡护,很像铜镜,磨光后闪闪发亮,光可鉴人,俗称“护心镜”。当年唐王李世民用来进行豁穿战术玄甲军就是穿着这样的铠甲叱咤天下的!

进入宋代,中原王朝丧失了优质的良马产地,不得不以步兵对抗少数民族的骑兵。因此,步兵的防护更是较前代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铁质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其防护能力基本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水平。

合肥铜管乐器培训机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合肥夜聊】为你解答

藤甲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藤编而成的铠甲,对冷兵器有很强的防护力。和金属铠甲相比,具有重量轻、不怕水、透气性强等特点,很合适中国南方潮湿地域使用。 防护部位以头部和上身为主,多和盾并用,以防护身体其他部位。 制作方法是,把藤入水浸泡半月,却出晾晒三日之干,然后油浸一周再取出来晒干,最后涂以桐油编制而成。 缺点是怕火易燃,更不适合寒冷北方使用。

藤甲乃中国南方发展起来的一种铠甲,深受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的喜爱。在***中就有藤甲的描写。说的是诸葛亮出征南蛮。遇上南蛮孟获的兀突骨率领藤甲兵,屡战不能胜。多亏诸葛亮足智多谋,抓住油浸藤甲的这一致命弱点,诱敌与山谷,***用火攻,终于大胜藤甲兵。藤制铠甲两年才能制作一套藤甲胄的威力为何这样大?有专家认为,这要归功于藤甲的制作工艺,即用桐油浸泡。据歪寨村村民韦达泽讲,如果按照布依先民的制作程序,一套藤制铠甲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首先砍来青藤编制好藤甲后,再用桐油浸泡。用桐油浸泡的目的是让藤甲更具韧性。浸泡48小时后,将藤甲拿出晾干,至少要晾两个月,然后再用柚油浸泡,如此反复5次,一套藤甲才算完成,这样的藤甲才敢穿着上战场。两年才能完成的一套藤制铠甲不但坚固,而且具有韧性,石头和刀当然奈何不了它,而当箭射到藤甲上,如果箭头正好射在两根藤之间的空隙,那两根藤正好可以卡住这支箭,让箭动弹不得,如果箭头正好射到藤上,由于浸泡过桐油,箭便会滑落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