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弦乐器 > 正文

妙弦乐器品牌

  1.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是首诗吗?
  2.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一生默默无闻,却留下了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是首诗吗?

《咏筝》

梁沈约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这首诗是描写一位美丽的弹筝女子,前四句着重写她技艺娴熟,弹奏的筝曲抑扬自如,清妙悠扬,十分动听,末句叹息世人只注意弹筝女子美丽的外表,而不懂得欣赏她的丰富内心和才情,有惋惜之意。

妙弦乐器品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是诗。出自梁沈约的《咏筝》。《咏筝诗》是南朝沈约所作的五言诗。描写一位美丽的弹筝女子,前四句着重写她技艺娴熟,弹奏的筝曲抑扬自如,清妙悠扬,十分动听,末句叹息世人只注意弹筝女子美丽的外表,而不懂得欣赏她的丰富内心和才情,有惋惜之意。《咏筝》梁沈约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妙弦乐器品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两句从听的角度来写筝曲之美妙。然而,乐曲之美,筝声之妙,必当得高手调拨鼓弹。

因此,听者的注意力很自然地会从欣赏音乐转移到观摩弹筝者的演奏方面来,以下两句便写观弹筝。"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上句的"弦"字与下句的"声"字亦互文,指弦声。"高张",将弦绷得很紧。"断"与"续"为对文,指音乐的休止与续接。"弦依"句着重写筝弦;"声随"句刻画"妙指"。筝弦之"高张"与"妙指"之拨弹相互映照,弹筝者"罗袖飘纚拂雕桐"的演奏情景宛若目前,见其指法的娴熟与技艺的高明。

这种精湛的演奏本身就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诗人更巧妙地通过视觉形象,即弹筝时弦、指的变化,表现出听觉形象,使读者由此领略到音乐的妙境:一时萦弦急调,繁音错杂;忽尔音断弦绝,寂然无声。

随后只见弹筝者纤指轻拂,信手续弹,弦声复起,清音悠扬。

乐曲旋律的缓急断续变化,表现出复杂的音乐情绪与音乐形象,以见筝曲之优美动人,回应上文的"绝调"、"清曲"一意。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一生默默无闻,却留下了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出自五代时人贯休和尚的《献钱尚父》

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出自宋代慧远和尚的《颂古诗》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人王翰的《凉州词》

无端狂笑无端哭, 纵有欢肠已似冰。出自民国苏曼殊《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出自北宋张俞的《蚕妇》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出自唐人袁郊所撰***中的诗《甘泽谣》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出自唐人湘驿女子的《题玉泉溪》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出自唐人崔郊的《赠去婢》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人杜秋娘的《寄情金缕衣》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大家好,我是闲庭信步,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张继这个诗人。因为张继和同朝代的李白、白居易等人相比的确是默默无闻,但是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相信每一位读者都曾经学过《枫桥夜泊》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实在是太出名了,甚至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提到张继,我们大概想到的也只有这首诗而已了。其实张继是天宝十二年的进士,曾经担任过幕僚职务,这首诗是写在安史之乱之后,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崔颢此人大家可能感觉有些耳熟,但是如果问他有什么事迹的话,可能就答不上来了。因为我们大多只记得他写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