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弦乐器 > 正文

贵港民族弦乐器有哪些

  1. 覃塘高级中学多少亩?
  2. 现在的乐器培训一对一和一对多都是怎么收费的?
  3. 家乡的戏剧你还熟悉吗?

覃塘高级中学多少亩?

覃塘高级中学的占地面积为190多亩,位于广西贵港市。

覃塘高级中学始建于1942年春,学校前身为贵县县立第二初级中学,1947年易名为贵县县立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更名为覃塘中学,2003年改现名,2007年7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先进,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先后兴建了综合楼、学生公寓楼、教职工住宅楼、新校门、文化长廊、学生食堂大楼、新教学大楼等;解决了学校用水、用电等问题;扩大了校园面积;建设了标准的足球运动场及400米塑胶跑道。

贵港民族弦乐器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自治区示范高中标准设置图书室、档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乐器室、微机室、科技室、劳技室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等,各功能设备齐全。

全校开通了集教学***平台、监控、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园网,所有教室装备白板电脑英语听力设备和电子自动监控系统,购置了自动阅卷设备,教师全部配备办公电脑,实现了网络化教学。

办学特色:

贵港民族弦乐器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校秉承“让更多的壮乡儿女成才”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毅坚志远”的校训,“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校风,“严谨、求精、进取、奉献”的教风,“自强、自律、勤奋、谦虚”的学风以及“最能吃苦耐劳,最能敬业奉献,最能团结协作,最能开拓进取”为核心的覃高精神,坚持“以德育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思路,积极实施“依法治校,依德治校,科研兴校,创办名校”战略。

现在的乐器培训一对一和一对多都是怎么收费的?

要看乐器种类和级别、教师级别、城市的消费水平等因素。

钢琴来说[左上]

贵港民族弦乐器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入门级一对一:普通教师在一线城市大概是300元/小时起步,二线城市200元/小时,以此类推。钢琴不建议一对多学习

每增加一个或者2个级别,学费就要增加80-100,甚至更多。

教师级别越高,比如资历深,比如是某院校在职教师,每节课的费用基本就要在入门基础上增加50-100。

一个城市里,收费在基准线内的教师一般资历水平不行,只能靠低价吸引学员。太高的也没必要,毕竟任何一个钢琴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哪怕是在校大学生都可以胜任业余10级考级教学。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小编做乐器培训有数年之久,在收费方面还是比较了解的。乐器培训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一对一的私人定制教学,二是一对多的小班培训,小编总结一下收费特点的规律和特点:

一、当然不同的地区学费高低也是不一样相对发达的一线城市费用自然就高一些,比如北上广深,三四线城市费用相对低一些,比如百色,崇左,贵港。

二、钢琴,小提琴等费用高一些。乐器培训种类里,钢琴的培训费普遍高于吉他口琴等,因为钢琴需要提供琴房给学生练琴,所以价格相对高一些。

以2018广西百色市为例子,一对一和一对多培训费用如下

相对很多地方来说,还算经济实惠吧。对于乐器培训,我这里有各类自学教材,有需要的朋友关注小编,私信留下邮箱哦。

这个每个地方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大城市的收费一定是会比小城市贵很多的、费用摆在那里嘛。而且老师个人的价格也参差不齐、有几十块到几百块都有。

以我琴行在普通三线小城市的收费标准、

小城市一对一收费价格

一对一、一般是45分钟 收费全市大概是在65-120元之间、我琴行收费是80-120这里会区分老师的名气(稍微有点名气都是120元或者是100元左右)、普通的学生吉他老师自己出来收学生可能价格就会便宜一些40-65元都有。

而一般交费方式是以4节课为准、最少交费4节课、一次***费20节-40节(会参考价格而送1-2节课)

集体课的价格有几种、

小组2-3人上课 费用在50-60元、时间在是70分钟、

小组4-10人内的一般都是统一40-50元、时间在一个半钟左右。

小组20人这个基本很少有开课、而且一般需要2-3个老师、不然一个老师是很难顾及得到的。

上面大概就是我们这边琴行收费情况或许每家琴行价格有点偏差但是多少都差不多是这个价位。

据我了解广州的收费价格一对一 是200元以上的、时间大概也是45分钟-60分钟而且收费多是按照半年或者几个月收取。

集体课10人内是100-120元 上课时间是70分钟。而区域不同大概也是区别很大毕竟是大城市高消费嘛。

坐标小县城。我们这边乐器培训都是一对一的,说人多了容易互相干扰。价格不一,但相差不大,一般笛子二胡这些一节课130左右,50分钟。钢琴级别不同价格也不一样,级别越高越贵,最高级别大概200,一节课40分钟以内。老师一般有学校的音乐老师,也有艺校学生。学了以后培训机构还会组织考级,级别越高费用越高。

对这个行业了解一些,说一下我们这个四线小城市里乐器培训的收费情况。

上课形式

一对一上课肯定是贵些,但是一对一的课最有效果,乐器课和其它课有些不同,需要反复练习同样的东西,每个学生的情况又不同,老师要单独修正错误,单独示范,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这样学生进步才快。

其它的小组课一个老师几个学生的,老师的精力就会分散,学生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大课就不说了,一个老师十几个几十个学生的,成人要好一点,孩子上这种课基本没什么作用,声音嘈杂,自己难以听清自己的声音,老师把乐器调音调一遍十几二十分钟就过去了。所以一对多人数不能太多,太多了一点用没有

师资

老师名气大,水平高,收费自然就高,一般来说音乐院校的老师收费高,社会上的老师收费低些,年纪大有经验的老师收费高,年轻老师收费低些,再还有比较稀缺的和所谓档次高的乐器收费相对较高,大众化的乐器收费低些,这也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现象,比如小提琴,钢琴老师收费高,吉他,架子鼓收费较低,你要学扬琴这乐器冷门老师不好找,收费就不会便宜。

要注意的是很多琴行,特别是一些加盟琴行玩的套路,先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教学,慢慢地就部分或全部换成没有什么经验的年轻老师,有一部分年轻老师就是从琴行学徒晋级上来的,这些人大部分是老板的熟人或亲戚,这样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高对师资的控制能力,这就像餐馆一样,招牌打出来以后,把羊肉换成猪肉,把野生鱼换成养殖鱼。

地域

家乡的戏剧你还熟悉吗?

大家好!我是牛歌戏,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说,戏剧在我国历史悠久,一直是民间主要的***形式,如京剧作为国粹被传承和发扬光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京剧主要以北方流行为主,南方也有,只是没有北方那么流行。然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剧种,每个剧种的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所以才会在当地盛行,也深得民众的喜爱。而京剧作为国粹一般在大型的剧场上演,档次比较高,也作为一种艺术的形式深得人们欣赏。

其次,像我们家乡是广西,我们广西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的剧种。因为广西是自治区,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所以戏剧类型会比较多样化。不同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和方言,戏剧的表现也有所差异。像我是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的,我们这里的戏剧主要是牛歌戏,也叫牛歌剧,彩茶,牛嘿戏等。牛歌戏是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粹,虽然没有京剧那么出名和高雅,但是在广西广东地区深得民众的喜爱,因这两广地区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语言基本相通,所以牛歌戏基本都能看懂。

牛歌戏在我的家乡,一般在春节过年时候,大家都从外地打工回来了,年轻人出钱请戏班到自己村来演戏,给家乡的老人看,为老人们的生活多一些欢乐,也为家乡增添一些喜气。还有就是一些村民有结婚的,或者新居入伙的,都会请当地的戏班来助兴。唱戏都是在晚上进行的,下午5点左右就开始搭好戏棚,到了7点多村民基本吃完饭,洗完澡了,都搬着凳子来,就像以前的露天电影一样,大家在一起看。牛歌戏一般演出三个晚上,所以村民看了也能够高兴很久,过手大家都会在平时聊天的时候讨论剧情,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乐此不彼。

牛歌戏作为广西的区粹,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人传承和发扬,所以一些牛歌戏的前辈,有着对牛歌戏的热爱,也有着传承牛歌戏的决心,招收了不少学徒免费授教于他们,为牛歌戏的后继有人做好准备,也为牛歌戏的发扬光大做一份力。

我老家河南的,有记忆起就熟悉了家乡的豫剧

记得小时候,没有电视,电影也很少看到,但村里有个唱戏班,每晚都有演出,虽然天天都是那一个剧目。但就那也给整个童年带来了非常温暖的回忆。

现在之所以喜欢豫剧,就是与那时的经历有关,特别是朝阳沟,每次一听就感动的想流泪,因为这个剧目就是小时候天天在村里看的!

现在回想起来,不仅仅记住了银环栓宝,还记住了村里的演员,他们唱的肯定不专业,但现在留在记忆里的,却唱的非常棒,他们的名字还能随口而出。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了。或许有的已经过世了,但我永远想念他们。

我的家乡除了有豫剧,还有曲剧、二夹弦、越调等。每一个剧种都是一座艺术圣殿!

祝福家乡的人民,祝福家乡的戏曲

我们家乡的戏剧是吉剧,很有情调,小曲小帽拉场戏,二人转,秧歌伴舞扭得贼拉欢快,小曲儿小调唱起来贼拉开心,手绢转起来,扇子舞起来,来到了东三省,最不能放过的就是看吉剧,看二人转,听小曲儿小帽儿,我们这有著名的二人转之乡,梨树。扭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人们在开心快乐之余,养生保健,锻炼身体。村村都有文化广场,几乎***都会唱上两句,二人转台词爽口顺口,田间地头,场院自家小院,都能唱几句,走进了百姓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修养。吉剧,真的挺好,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我的家乡在山东青州市王坟镇。青州为古***之首,先秦著作《尚书·禹贡》中说 “海岱惟青州”。这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底蕴深远的热土。所以当地戏种也极为丰富。除了众所周知的京剧、吕剧、山东梆子等剧种外,坠剧、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也广为人知,受众甚多。

我们村就有每逢春节“唱大戏”(当地大戏就是指京剧,吕剧等小戏种还不能称为大戏,被称为“小吕剧”)的习俗。据老辈人讲,村里唱大戏当始于清朝末年,村里的戏班子[_a***_]极为到位,文戏武戏,样样精彩。不仅仅在我们当地演出火爆,还被周边的淄博周村、博山以及惠民(今属滨州)等地市频频邀请前往演出。每次演出常常是万人空巷,喝彩不绝于耳。所以深得当地观众好评。这样的演出一直持续直到解放前。

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百姓又自发开始学戏,唱戏。每年的冬月就开始排练,一般是找一间大而空闲的房子,每晚都是锣鼓一敲,弦子一拉,京腔京韵就在山村的夜空徘徊回响。

排练的节目当然以京剧为主,也会排演几块传统吕剧,被称为“小吕剧”的传统吕剧如《王汉喜借年》、《王定保借当》、《姊妹易嫁》等。

偶尔也会演一出现代吕剧《李二嫂改嫁》等。

排练的这段时间,就是我们这些八九岁十几岁孩子的节日。每晚吃完晚饭,碗筷一推,就跑没影了。干啥去了呢,都跑去欣赏观摩大戏排练了。当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家伙家里都很穷,这个活动虽说是自发的,却是深入人心。村里老少爷们儿无不鼎力支持并参与在其中。为了请老师来把关,都是自己凑钱出劳务费给老师,还每天派饭请老师到家里吃饭,甚至大家伙凑钱一点点置办演出服装和化妆用品。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村民村风真是淳朴。大家一无所图,如果有所图,就是图个乐呵,还是为了大家伙儿乐呵。

等过完大年,从大年初二开始,“大戏”演出正式拉开帷幕。通常是演三天三晚。这个时候,才是周围村镇乡亲们大喜的日子。相距二三十里地的村民,有的骑了自行车载着女朋友,有的开着拖拉机挤满了大闺女小媳妇儿前来,常常是一家子,一个家族,一个村的相约前来。

演出场所里,台上演员卖力演唱武打,台下观众也会随着剧情入戏,锣鼓声丝弦声梆子声演唱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声声入耳,响彻天宇。台下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有的孩子上了房顶,有的爬上了树,有的立在崖头上,伸长了脖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