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是古老的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不同民族作为权利、财富象征以及宗教活动的圣物。由鼓面、鼓胸、鼓腰、鼓足以及鼓耳组成,整体形象像一个倒置的水桶。
铜鼓的主体与鼓耳以及装饰等附体相结合方法,一般***用有:整铸法,就是主体与附体一次造型和浇注而成;浑铸法,就是先把主体与附体分别制作范块,然后再组合为鼓范,一次浇注而成;分铸法,先将附件先铸为金属件,再嵌入主体铸范内,浇注后主附范接为一体
①云南楚雄县万家坝出土的铜鼓命名。特点体型与鼓面较小,鼓胸膨胀,器表粗糙,或通体无纹,或只有简略的花纹。
②石寨山型铜鼓特点是鼓面大于鼓腰,胸部突出,足部较高。纹饰多为写实性纹样,鼓面主纹为旋飞鹭鸟,胸部主晕饰人物或划船图像,腰部常有竖直纹带纵分成方格,内以牛或剽牛仪式及羽衣人跳舞图象为装饰。
③冷水冲型铜鼓形体瘦高、鼓体较大,花纹密集而趋于图案化,饰有变形翔鹭、变形羽人和变形龙舟纹,重要特征是鼓面四周铸有蛙饰和鸟兽、人物等立体造型,奇异多姿。
④北流型铜鼓特点是体形厚重硕大,面径最大者达165cm,小的也超过50多cm,而以70-100cm的居多。鼓面伸出鼓径外,大于鼓胸,部分鼓的面沿下折形成"垂檐"。
⑤灵山型鼓面无立体蛙饰,而铸有三只脚蟾蜍六只。鼓背也有纹饰。铸造和使用此类铜鼓的民族是古代岭南的乌浒、俚人。
⑥麻江型铜鼓特点是体小而扁矮,面径略小于胸径,边沿略伸出胸外,身中部起凸棱而分成上下两节。主晕纹饰多见旌旗纹,有的配以十二生肖等。中晚期鼓或有明清两朝年款和吉语铭文。
⑦遵义型鼓是鼓面沿略伸于鼓胸外,面径、胸径、足径几乎相当,腰胸无明显分界线,边沿一般无青蛙塑像,但有蛙趾装饰。纹饰简单,主纹是一种由圆圈和飘带组成的旌旗纹。
⑧西盟型铜鼓特点是体形高瘦,鼓面宽大,身近直筒形,雄、腰、足无分界标志。此型铜鼓分布在云南西南部,以及邻近的泰国、老挝和缅甸。
答:铎的偏旁部首叫金字旁。钅[釒]作偏旁,称“金字旁”,很多简体是从草书中演变而来。一般只能用于左偏旁。例:锂 铍 钠 镁 铝 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铁 钴 镍 铜 锌 镓 锗 铷 锶 钇 锆 铌 钼 锝 钌 铑 钯等。铎,汉语汉字,读音duo,笔画是: "10",释义:铎是一种汉族古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
我们当年老师教的说是金属旁,有的说是金子旁,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字大多都是这个偏旁,例如: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字旁的就代表金属物质。
金字旁的字有:锂、铍、锄、镁、铝、钾、钙、钪、钛、钒、铬、钉、针、镜、铃、锷、钺、铃等等还有很多。
钅[釒]作偏旁,称“金字旁”,很多简体是从草书中演变而来。比如讠[訁]、饣[飠]、纟[糹]、钅[釒],在草书中就有写作今天的“钅”旁这种形式,所以带“釒”字旁的字就都用简体“钅”来表示了。
铎,汉语文字,读音为:duó,偏旁部首:钅(金字旁),左右结构,共10画。
铎的基本解释:
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铎。铃铎。铎舞。
【铎】网络解释
铎是一种汉族古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铎。铃铎。铎舞。汉族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多用于军旅。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柄短而呈方形。体腔内有舌或无舌。有舌者可摇击发声。舌分铜制与木制两种。铜舌者为金铎,木舌者为木铎。《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注:“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铎,木舌金铃”。
铎字组词:
振铎 司铎 护铎 铎针 牛铎 铎遏 铎铃 铎辰
铎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kw.com/post/3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