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钟
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较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2、鼓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
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
3、征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戏曲名称、发源地及主要特点:
京剧:北京,清朝乾隆年间(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以唱为主,强调唱腔的音乐性和舞台表演的艺术性,角色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表演风格。
黄梅戏:湖北黄梅县,元末明初(14世纪)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以湖北方言为基础,注重唱腔的婉转动人和表演的细腻感人,常常表现女性的思想情感。
川剧:四川成都,明朝末期(17世纪)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以变脸、擦子、打击乐器等独特的表演形式著称,注重表现四川地方风情和川人性格。
粤剧:广东广州,清朝中期(19世纪)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以粤语为基础,唱腔婉转动听,以刀、枪、棍等武打为主,注重角色的形象和情感表现。
北方更流行:1、唢呐、笙以及其他一些有簧乐器,比如管子、闷子(如今不常见了)等。
2、三弦。
根据我国传统民间器乐曲表现的特点来看,一般地来讲,地方风格的重要的组成因素为演奏技巧、民间传统习用的旋律展开手法、乐队组合几个方面。
吹奏乐器:木叶、纸片、笙(汉族)、芦笙(苗|瑶|侗族)、确索(哈尼族)、巴乌(哈尼族)、口哨(鄂伦春族)、葫芦丝。
弹拨乐器:金属口弦(苗族、柯尔克孜族)、竹制口弦(彝族)、乐弓(高山族)。
打击乐器:梆子(汉族)、杵(高山族)、叮咚(黎族)、梨花片(汉族)、腊敢(傣族)、编磬(汉族)、木鼓(佤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kw.com/post/34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