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磬为石质,计32片,分上下两层。每一磬片都有刻字,也有少量墨书。磬首刻有编号,敲击处称作鼓面,其上刻有标音的文字,在尾端刻有乐律关系的文字,32片石磬刻字计696字。这批编磬文字与秦公大墓石磐文字分属楚秦两系,自然很不相同。曾侯乙墓石磬文字简率自然与简牍文字为近。
与曾侯乙编钟相伴的有一套编磬,是古编磬中的杰出代表。青铜镏金的磬架,呈单面双层结构。编磬的主架为青铜错金磬架,是由一对圆雕集龙首、鹤颈、鸟身、鳖足为一体的怪兽铜立柱,咬合着两根铜杆作为横梁,兽顶插附的立柱从腰、顶两处与横梁榫接。
据研究,全架编磬原有41块,每磬发一音,为12半音音列,音域跨3个8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独具特色。磬块上也有与钟铭相通的墨书和刻文,内容是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其精美的磬架、众多的磬块、明确的编悬状态、完备的配件,还有配套的装磬之匣和磬槌,均为世上罕见。
曾侯乙编磬与曾侯乙编钟的主要区别在于编号系统。曾侯乙编磬在每个磬头处都有数字编号,这些编号不是按照匣的顺序进行,而是以绝对音高为基准,按照十二律的高低进行编号。这种编号方法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它反映了当时音阶理论、旋宫转调技术以及制磬技巧已达到较高水平。
曾侯乙墓的国宝级文物包括编钟、青铜尊盘、编磬、鹿角立鹤、大尊缶、联禁铜壶、青铜冰鉴、云纹金盏以及九龙凤玉挂饰,每一件都展示了古代高超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国宝一编钟,这套编钟的钟架宏大,由65件组成,分为八组,最大的钟重达206公斤,最小的仅4公斤。
曾侯乙墓室中出土的乐器编磬共有32件,出土时分为两层4组悬挂在铜质的磬架上。磬架用青铜铸成,立柱是两个长颈怪兽,横梁有上下两层,满饰错金花纹,两端为透雕的龙纹。磬面刻有文字,残存的约为六七百字,内容均为音律、音节的名称和编号,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先秦音律学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kw.com/post/3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