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打击乐器 > 正文

夫妻打击乐器

  1. 安徽是什么剧种代表剧?
  2. 戏曲《天仙配》体现了我国戏曲的哪些特征?

安徽是什么剧种代表剧?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茶戏,是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以黄梅***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黄梅戏有近二三百年的历史。在形成的过程中,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茶戏、京剧等众多地方戏精华。

  早期的黄梅戏,表演着重对自然生活的细致模拟,无固定程式。***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帮腔,并载歌载舞。其唱腔委婉清新,表演细腻动人。

  黄梅戏的代表剧目有《打猪草》、《夫妻观灯》、《推车赶会》、《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三搜国舅府》等。

夫妻打击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戏曲《天仙配》体现了我国戏曲的哪些特征?

戏曲巜天仙配》体现我国戏曲的特征有以下四点:

一、巜天仙配》最初移植于青阳腔,其特征是:形成于阳县而名,还称池州调。青阳腔拙朴、高昂、刚健、原始,它不用管弦伴奏,一般是用锣鼓伴唱,一唱众和,杂白混唱,腔滚结合,唱腔灵活多样,曲调清秀婉转,戏曲语言、唱词通俗易懂。

二、到清代时地方戏的很多剧种演巜天仙配》又称巜槐荫树》或巜百日缘》。其特征是:地方戏曲是一个综合体,有着地域文化精神、地域美学原则、地域审美习惯、地域风情习俗、人物语言等。体现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夫妻打击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越剧特征:《天仙配》经改编成越剧,长于抒情,唱腔柔丽婉转,极富表现力,表演丰富多彩,情感细腻传神。

四、黄梅戏特征:巜天仙配》经多次演变改编

成黄梅戏,其特征是以抒情见长,韵味緼长,唱腔清丽空灵,婉转动听,有极强的表现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词明快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夫妻打击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那么多版本中要属严凤英和王少舫演出的那部最为著名。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天仙配》的著名词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段词朗朗上口,深受人们喜爱。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黄梅戏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其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也称打彩调,是黄梅戏班社职业化后,因常被演员用来向观众“讨彩”而得名。其曲调欢快、流畅,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主调,又称正腔,系黄梅戏中传统正本大戏里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等。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

音乐伴奏上,黄梅戏早期演出为“三打七唱”,即由三人演奏打击乐

并参加帮腔。乐器分工是:堂鼓一人兼奏竹根节和钹,坐草台正中;小锣一人,坐上场门外内侧;大锣(又名”筛金”)一人,站在上场门外外侧。到20世纪30年代,伴奏除打击乐器外,又尝试用京胡托腔,后来还有人试用高胡二胡伴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高胡作为主奏乐器的形式才被逐渐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