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键盘乐器 > 正文

挂在脖子上的键盘乐器

  1. 十个铜片的乐器叫什么?
  2. 大管是什么乐器?
  3. 像钉子一样的乐器?
  4. 像锤不是锤的乐器?
  5. 像哑铃一样的乐器叫什么?
  6. 屋檐上的铃铛叫什么?挂了有啥用?

十个铜片的乐器什么

十音铜锣

洛江区罗溪的十音铜锣打制为民间手工技艺类项目,在全国可称得上是绝无仅有。十音铜锣分别由10个内径8公分、外径11公分、厚度约1毫米的帽型铜锣组成,他们按一定的要求排列,用琵琶线穿挂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上。

演奏时,左手拿着特制的十音铜锣架、右手拿小橄榄锤敲打;也可将特制的十音铜锣架平架腰身,悬空部分用绳子系好挂在脖子上,左手扶住锣架,右手拿小橄榄锤敲打。每个铜锣可分别敲出一个音节,10个铜锣分别敲出 6 7 1 2 3 4 5 6 7 1 十个音节。

挂在脖子上的键盘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管是什么乐器?

大管又名为巴松管,它属于低音管乐器通常大管的高是一百三十四厘米左右,在演奏大管的时候演奏者通常会将它挂在自己的肩或脖子上。

  大管是在将近两千年前的时候由德国人发明出来的,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大管品牌就是德国的。制作大管的难度是也比较高的,因此大管的价格相对而言也比较昂贵。

  大管的音域也比较宽广,它音色也非常的浑厚、庄严,但也不乏温和、甜美的一面。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低音大管,它的音色被人们形容为“阴险狠毒”。

挂在脖子上的键盘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像钉子一样的乐器?

水琴,电影配乐中一种常用的制造特殊音效的乐器。大部分恐怖片中毛骨悚然的金属声音就是由这种乐器发出的。由一个不锈钢谐振器:“碗”和一个手柄:“脖子”,以及在碗的外缘包含小量的水和数十根长短不一的黄铜标尺构成。是一个美国人发明的,据说灵感来自***水鼓,而且他申请了专利。目前这个乐器***制作,所有的Waterphone都是由发明者一个人手工包办,保证了每一个Waterphone的独特性。

像锤不是锤的乐器?

沙锤

沙锤是摇奏体鸣乐器,亦称沙球。起源于南美印第安人节奏打击乐器传统沙槌用一个球形干葫芦,内装一些干硬的***粒或碎石子,以葫芦原有细长颈部为柄,摇动时硬粒撞击葫芦壁发声。也有木制、陶制、藤编和塑料制等形状类似的沙槌,内装珠子、铅丸等物。通常双手各持一只摇。

挂在脖子上的键盘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沙锤

沙锤,属于打击类乐器。沙槌最初是由南美印第安人发明,在拉丁美洲有多种形制,巴西有用马口铁制作的沙槌,古巴有圆锥形的沙槌,也有哑铃状的双头沙槌和十字形的多头沙槌。现代管弦乐队歌舞乐队使用的沙槌是以古巴变体为基础制作的,多是用一块木头插入葫芦为柄。是沙锤,属于打击类乐器。

沙槌。多用密封的椰子壳制成,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沙槌有木把,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音型。

沙槌发音清脆而略带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舞曲

像哑铃一样的乐器叫什么?

沙槌

摇奏体鸣乐器,亦称沙球。起源于南美印第安人的节奏性打击乐器。传统沙槌用一个球形干葫芦,内装一些干硬的***粒或碎石子,以葫芦原有细长颈部为柄,摇动时硬粒撞击葫芦壁发声。也有木制、陶制、藤编和塑料制等形状类似的沙槌,内装珠子、铅丸等物。通常双手各持一只摇。

屋檐上的铃铛叫什么?挂了有啥用?

 铃铛小史

  “铃”是以金属等资料制成的响器,铃内装一小舌,摇摆发声。“铛”是描述碰击金属等器物的动静,人们把“铃”及其宣布的动静“铛”连在一同,称之为铃铛。

  我国铃铛的前史,简直穿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开展史。《诗·周颂》中有:“龙膝扬扬,和铃央央。”全然表现军旅之气势;每遇大祭祀,即“鸣铃以应鸡人”。我国古代铃铛以铜制为主,称作“铜铃”、“老铜铃铛”。

  时至今日,在出土器中,除被当成乐器外,一般的铃铛多与马具、武器随同。黄河中下游流域重新石器时代中期开端就存在铜铃,遍及认为是某种祭祀中运用的用具。从出土状况看,首要散布在山西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的一件铜铃, 归于目前我国最早的铜铃。陶寺铜铃的发现把我国铜铃的来源时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阐明在龙山文明晚期, 铜铃就呈现了。铜铃可能是由陶铃开展而来的, 因为在陶寺铜铃的同时或略早发现了与铜铃形制相仿的陶铃。

商周时期,各种铜制铃铛,便如漫山遍野般呈现。《汉典》照实记载:“铃,半裂以作声,锢铜珠于内以鸣之。形声,从金,从令,令亦声。”此中的令,意为“指令”、“指示”。金与令,联合起来表明“用金属响器宣布动静信号,指示人们马上依照预订程序举动”。由此可见,铃的鸣响或动静,可作为信号,直到今日的上、下课铃、闹铃均有此派生。风铃、车铃、执铃、驼铃、马铃、狗铃等,有些一向沿用至今。 前期铜铃都有系绳用的孔或梁, 阐明它从一开端就是作为悬挂物呈现的, 但铜铃的详细用处在演化开展中似有必定的改动。开端可能是作为佩戴在人身上的一种装饰品。到商代晚期, 铜铃开端向两个方向开展, 一方面作为身上的装饰品, 另一方面, 经过改造演化为铙, 成了一种乐器。现在,铃铛的效果首要是寄予美好吉利的希望,缘于它最早用来作为祭器,人们经过铃铛请求风调雨顺、安全健康。

铃铛是饰品。商代时分,铃铛的效果就成了饰品,悬于修建物、车乘、旗号、衣物等处。当今,许多百姓家都会挑选铸有“天保九如”字样的铜铃铛,挂在儿女脖子上,或许木鱼形的金银铃铛套在手腕上。特别要提的是风铃,因为跟风有关,风铃好像就多了些诗性。风铃的最早来源听说是以好学爱才著称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隆范敞开。***天宝遗事记载:歧王宫中竹林,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碎玉子相触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唐人将碎石悬在一同,当风吹玉振,宣布洪亮叮当声,意图是用来知风。跟着叮当的动静,一组组好听旋律天然被岐王所得,善乐律的文人怎能错失如此雅乐,风铃的诗性就这样被盛行开来。大哥宁王也不甘落后,在自己的花园里系满了金铃:“至春时,宁王于后园中纽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由此,***的盛世吃苦,风铃跟着唐人的闲情雅趣流传开来。

 铃铛,避邪化煞保安全,铃声可降福驱邪。古代民间将铃铛悬挂于大门、房门、房梁、窗沿等处,如寺庙钟声祈福,也有声威警示及平缓静心的效果。《宋史·礼志》记载:“明堂庭树松梓桧,门不设戟,殿角皆垂铃”。显见“明堂”在中国历代各朝,是一个重要的政教地址,它的门口不设保镳兵戎,但却在屋檐四角设铃,少了肃杀严苛的气氛,又有警觉、平缓之意;铃铛也被启用于民居修建之上,室内门廊悬铃,是想使用风吹铃铛带来的“好韵”,改动环境空间磁场,以招来“好运”。这一习俗后被日本原样照搬,后演化为现在日本国北风雅韵的重要一景。故铃铛之声庄重安静,能到达警示、静心、养性、祈福之境。

铃铛多见于北方四合院屋檐之下, “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分,叮叮当当可好听呢”。有闲情逸致于刮风下雨时听洪亮铃铛声只存于古时那种慢文明中,天然一点点不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容,便只能和四合院一同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