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传统音乐与舞蹈:如京剧、昆曲、越剧、蒙古舞、藏舞等,这些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故事,是各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 传统工艺美术:包括剪纸、泥塑、陶瓷、刺绣、漆器、织锦、景泰蓝等,这些技艺体现了匠人精湛的手工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音乐与舞蹈:如京剧、昆曲、川剧变脸、蒙古族长调、新疆***尔木卡姆等,这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诗词等,如《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以及《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
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全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民间文学: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等口头传统,以及各种形式的诗词、歌谣、谚语等。 传统音乐:包括民族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等,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1、民族打击乐器 鼓类:如民族大鼓、排鼓等,是民族打击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镲类:包括各种镲、铙等,其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丰富。 锣类:各类大锣、小锣等,音色独特且富有表现力。西洋打击乐器 管风琴:虽然主要是键盘乐器,但其打击音色也可应用于艺考。
2、定音鼓、小军鼓和爵士鼓则属于西洋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器还有诸如堂鼓、缸鼓、腰鼓、大锣、小锣、小钹、腰铃、木鱼、竹板等乐器。西洋打击乐器还有诸如中鼓、大鼓、木琴、三角铁、铝板琴、响板等乐器。云锣也属于民族打击乐器。
3、民族打击乐器又可以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类。无固定音高的包括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而有固定音高的则包括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4、长笛:长笛可以分为很多种,是演奏乐器之一。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较古老的汉族乐器,笛子在民族乐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笛子被称为“民乐之王”按大类分:曲笛、邦迪、迪达、中迪。与其他民族乐器相比,更容易学习。古琴:古琴的传说是伏羲创造的。是一场春雪,属于天籁之音。
5、民族打击乐器有鼓、手鼓、梆子、锣、云锣、钹、铙、木鱼、碰铃、响板、响筒、板鼓、铃鼓、钟、方响、编钟、编磬、锸、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等。中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铜鼓,作为中国布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他们的生活和传统紧密相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尽管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古代乐器逐渐消失,但布依族地区的铜鼓音乐文化却得以保存,成为了丰富的音乐遗产。铜鼓十二调,就像一座历史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古代音乐作品和珍贵的信息。
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们的审美方式迅速改变,自古流传的布依族铜鼓调现已少有人知,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铜鼓调的传承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抢救、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铜鼓十二调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布依族先民就开始铸造铜鼓,铜鼓的起源传说源于古百越中的骆越一支。对布依族来说,铜鼓不仅是宝贵的物质财富,更是象征着氏族团结和宗教信仰的纽带,被视为神灵般受到尊重。每年的祭祀和礼拜活动中,铜鼓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珍藏书鼓,多面精美。其中,两面书鼓尤为引人注目,它们是由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珍藏多年后捐献国家的。第一面书鼓,鼓面直径25[_a***_],鼓框高7厘米,两面蒙上牛皮,鼓架则由六根短竹绑制而成,古朴典雅,尽显匠心独运。
2、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书鼓多面,有两面是由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珍藏多年后捐献国家的。其一鼓面直径25厘米、鼓框高7厘米,两面蒙牛皮,鼓架由六根短竹绑制而成;其二鼓面直径25厘米、鼓框高9厘米,外表无漆饰 。
3、书鼓,一种布依族与汉族共用的棰击膜鸣乐器,形制独特。鼓框选用木制材料,呈现扁圆形,两面蒙覆牛皮或羊皮,边缘以鼓钉固定。鼓框大小不一,有直径30厘米、高8厘米的大鼓,以及直径22厘米、高6厘米的小鼓。鼓棰,即鼓箭,选用竹材制作,长24厘米。书鼓在贵州省及全国各地广泛流传。
4、五音大鼓,一种源自清朝的古老民间艺术曲种,其历史底蕴深厚,艺术魅力独特。它以五音齐奏、伴以笺簧,尤其以大鼓说书最为擅长。野调无腔,却往往能入妙,这是因为五音大鼓在民间文化中的独特之处,使得其表演形式、内容都别具一格。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kw.com/post/3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