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弦乐器 > 正文

大三弦乐器大全图:大三弦乐器大全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大三弦创始

我国北方先民的智慧结晶,大三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修建长城的繁重劳役中,人们将小摇鼓——鼗进行改造,增加了丝弦,形成了扁圆形、皮面、长柄的弹拨乐器,即最初的弦鼗或琵琶。西晋傅玄的《琵琶赋》中提及,弦鼗可能就是在那时诞生,以缓解百姓的劳役之苦。

西晋傅玄《琵琶赋》序有:“杜挚(三国时人)以为嬴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一般多认为三弦就是由这种弦鼗演变而来的,它最早在北方边疆的军队中使用。唐代崔令钦《教坊记》中始载三弦之名:“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者,谓之弹家。”但其形制不详。

清朝末年(1908年左右),天津北门外天泉茶楼经理回斗银邀刘宝全去天津演唱,由韩永禄任弦师。为配合他的演唱,弦师革新了伴奏乐器,韩永禄改中三弦为大三弦,霍连仲改影调使用的四胡为顸筒四胡,使伴奏、演唱相得益彰。

大三弦乐器大全图:大三弦乐器大全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东扶先后拜多位老艺人学习,如蓝文炳、赵锡马书章、丘果和等,专研唱腔及各种乐器,如扬琴、古董、三弦,甚至琵琶,其中尤以“琵琶神指”马万寿的教导为重。他曾随父亲辗转湖北省襄樊一带,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也让他有机会结识了不少曲艺名家,大大提升了技艺。

手到、眼到而特别传神。唱腔上则在“马调”、“沈薛调”的基础上,创造了气势磅礴、爽利轻快、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呵成的“琴调”流派。在三弦的演奏上创造了大量的“花过门”,配之以郭彬卿的琵琶伴奏,真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煞是好听,深受广大评弹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

中国创业家联盟***、思八达创始人、全国创业促进委员会主任、三弦智慧文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三弦资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名誉***、广受认可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创业导师刘一秒,1998年南下深圳创业,因为智慧,获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转而把弘扬智慧确定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大三弦乐器大全图:大三弦乐器大全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三弦的形状做工

1、共鸣筒是大三弦的核心,形状为圆筒,尺寸各异,常规尺寸为30至40厘米长,25至35厘米宽,而民间特大款式可达70至80厘米长,60至70厘米宽。琴筒***用椿木、松木、杉木或桐木等轻质木材制作,制作工艺多样,有整木掏挖,也有木板拼接。

2、传统三弦的构造复杂,包括共鸣箱、琴头、琴杆等部分。共鸣箱,又称琴鼓,形状多样,如扁椭圆形或龟盘状,尺寸大约在22厘米至25厘米长,20厘米至22厘米宽,9厘米厚。由硬重的木料制成,如花梨、红木等,加上蟒皮膜料,其中以老红木和大蟒中段皮面为最佳。

3、胶牢以后四周坡口锯一小槽,嵌入竹片或骨片为饰。琴头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上部多为扁铲形,顶端较宽并向后呈弧形弯曲,其上雕刻花纹或镶嵌骨饰,也有上部为如意形、雕饰大顶花,下部中间开有长方形通底弦槽,两侧设有三个弦轴(左一右二)。

大三弦乐器大全图:大三弦乐器大全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彝族大三弦彝族大三弦结构特征

1、彝族大三弦是由多个部件精心构造而成的民族乐器,其基本结构包括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这些部分共同塑造了它的独特形态和音质。共鸣筒是大三弦的核心,形状为圆筒,尺寸各异,常规尺寸为30至40厘米长,25至35厘米宽,而民间特大款式可达70至80厘米长,60至70厘米宽。

2、大三弦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部分构成(图),规格尺寸不一,琴身全长多为130厘米~140厘米,民间特大的大三弦,琴身全长可达180厘米~200厘米。

3、彝族大三弦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部分构成(图),规格尺寸不一,琴身全长多为130厘米~140厘米,民间特大的大三弦,琴身全长可达180厘米~200厘米。彝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民间很早就有了歌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