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一钲,亦名"丁宁"。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其形状与小型的钟相似,可执柄敲击,几个大小不同的钲组合在一起,成为"编钲"。
锣是我国古代各族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锣在我国古代的民族乐队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而且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它不仅在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曲、曲艺以及歌舞伴奏中使用,而且也是庆祝***、赛龙舟、舞狮子、欢庆丰收和劳动竞赛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钲和磬是打击乐器。
钲是民族乐器——,亦名“丁宁”。古代打击乐器。铜制,其形状与小型的钟相似,可执柄敲击,几个大小不同的钲组合在一起,成为“编钲”。
磬,也是一种古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单个使用的,叫特磬,成组使用的,叫编磬。《说文解字》曰:磬,乐石也,从石殸,象县虡之形。殳,击之也,古者母句氏作磬,殸,籀文省。
钲和磬都是古代的乐器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铮,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
铮,即钲,钲是击奏体鸣乐器。钲是古代行军的乐器,也称“丁宁”,形似钟,有长柄,使用时口朝上,以槌敲击,盛行于春秋时期南方诸国。
从文物考古可以看到,钲在汉、魏、晋时期的行军仪仗中仍很流行。 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钲的形体似铙,较铙狭长,而比铙高大和厚重,考古界俗称为大铙。钲为军中发布信号、约束步伐之用。
《诗经·小雅·***岂》曰:“钲以静之,鼓以动之。”故与铙的功用相同。后来亦出现编钲,可以演奏音乐或发出比较明确的信号,当与近代军号的意义近似,但也可用于祭祀和宴乐。
铙和钹都是一对金属圆片,中间凸起,各有一条钹巾系在中央,演奏 时手持钹巾将两片对击。它们的区别有于,铙中间凸起的部分要小些,钹中间凸起的部分要大些。所以铙的声音清脆些,钹的声音沉闷些。铙钹的基本演奏法是用力对击,但也可以通过微妙的手法奏出不同 的音响来。它一般用于音乐***处。
钹是铜质圆形的乐器,中心鼓起,两片相击作声。铙又称钲,执钟,是中国古代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
1、钹
钹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叫做“镲”。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2、铙
铙,是蒙古、藏、纳西、壮、土家、黎、汉等各民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两广、海南、闽浙一带最为盛行。铜制圆形的乐器,常和钹配合演奏。如;铙歌(军中乐歌;泛指军歌);铙挽(铙歌和挽歌),古代击乐器。
3、铙钹的基本演奏法是用力对击,但也可以通过微妙的手法奏出不同的音响来。它一般用于音乐***处。另一种用法是将一片平吊于架子上,用鼓槌敲击,可以重击,获得响亮的有如飓风般或闪电的效果,也可以轻击或两棰滚奏,使人联想到水声。是中国独有的乐器。
演奏时,双手各执一面互击,有平击、侧击、闷击等手法。用于苏南吹打等民间器乐合奏,昆曲、粤剧等地方戏曲和舞狮、舞龙等民间歌舞伴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kw.com/post/3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