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乐器有三弦琴,又称三弦,是中国的弹拨乐器,分琴头,琴颈,琴身,琴身两面蒙以蛇皮,琴颈为指板,比较长。南方三弦一般长95厘米,称为“小三弦”,北方的三弦一般长122厘米,称为“大三弦”。
三弦琴
三弦起源何时尚无定论,据传源自秦汉时期的弦鼗,而“三弦”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但文中未详细记述“三弦”形制。三弦兴盛于元代,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3]明代杨慎认为“今次三弦,始于元时”,而清代毛其龄认为“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随着四川广元南宋墓伎乐石雕和河南焦作金墓三弦乐俑的出土,可知三弦早于元代就已出现。
三弦,又名弦子。它的前身可能是秦代的弦鼗。据传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就征发黎民百姓去边疆修筑有名的万里长城,为了调剂繁重的劳役,我国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 柄、可以弹拨的乐器,当时称为“弦鼗”。这就是三弦的前身。到了元代(公元1280-1368年)才有三弦之名。元朝时,三弦盛传于中原,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
鼔
鼓的出现比较早,从如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大墓出土的土鼓为例)。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中国鼓类乐器的品种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圆的像一个蛋的乐器叫做埙。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埙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其为闭口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目前市场上不常见),大多用陶土烧制,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埙的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很盛行,延续至今。
古代把圆的直径叫作“弦”。在古代,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农业、建筑等领域。圆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几何图形,因此对于圆的各个元素的命名也非常重要。在古代,人们发现圆的直径与圆周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因此给这条直线命名为“弦”,意为弦线,因为在弦乐器中弦线也是与圆周有着密切关系的。弦是圆的基本元素之一,它的长度是圆周长的一半,因此在古代数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圆的面积、周长等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kw.com/post/36243.html
下一篇
民族击弦乐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