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木管乐器 > 正文

木管乐器谱写旋律的歌

  1. 贝多芬交响曲有哪几个?
  2. 触及你内心深处的纯音乐有哪些?

贝多芬交响曲有哪几个?

1、第一交响曲 C大调作品21):1800年完成。虽受莫扎特与海顿影响,但展现贝多芬特有的激烈力量与热情,为其他八首交响曲奠定基础。

2、第二交响曲 D大调(作品36):在第一号交响曲后不久创作,表现更深广的架构和自由的音运用。尽管处于个人生活的低谷,贝多芬仍创作出这充满明朗和勇气的作品。

3、第三交响曲《英雄》降E大调(作品55):原本献给拿破仑,但后因其称帝而改名。突破传统形式,展现狂风疾雨般的情感怒潮。

木管乐器谱写旋律的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第四交响曲 降B大调(作品60):相比其他作品较不受重视,被称为“浪漫交响曲”,展现出一种活泼、清新、恬静的风格

5、第五交响曲《命运》C小调(作品67):以强烈的“命运叩访”四音动机贯穿全曲,创造出无懈可击的完美结构,极受欢迎。

第一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次试图写交响曲,自然更多的是错漏和未成熟的地方,但这也正是它之所以必不可少的原因。在第一交响曲中,我们能听到贝多芬尝试着磨练自己的创作能力的过程。这首交响曲的名字非常简单直接:《C大调第一交响曲》。

木管乐器谱写旋律的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 相比于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给人的感觉更为和谐亲切。贝多芬在这首交响曲中大量使用弦乐器木管乐器,带来了温暖、柔和的音色。这首交响曲的名字也非常直接:《D大调第二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创作于 24 - 26 岁

木管乐器谱写旋律的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首 C 大调的交响曲在贝多芬的作品中,还算是稚气十足的一部。然而,作品中那些,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革新,在当时的听众看来,已经觉得受不了了。

第二交响曲

创作于 31 - 32 岁

谱写这首 D 大调的交响曲时,贝多芬经历了与病魔与死亡的斗争,甚至在位于维也纳郊区的海利根施塔特休养时,写下了遗书。因此《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

第三“英雄”交响曲

创作于 33 - 34 岁

降 E 大调第三交响曲堪称是贝多芬整个音乐生涯的转折点,是贝多芬早期、中期音乐的分割线。如果说第一交响曲是一部你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用愉悦的心情去欣赏的作品,那么第三交响曲则是从第一个开始就让你感受到一种不轻松,让你觉得需要正襟危坐、老老实实地听。

第四交响曲

触及你内心深处的纯音乐有哪些

这位朋友,你好!我是一位青年笛箫葫芦丝演奏员/教师,对你的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

作为一个音乐人接触音乐也会多一点,每个阶段都有很多触及到内心的音乐。在这里介绍一首最近接触到的一首触动内心的一首葫芦丝曲《彼岸花》。

首先我要讲一下歌曲和纯音乐的区别,因为这首曲子原本是李想作曲,王妍妍作词的一首歌曲,经葫芦丝老师李思才首次用葫芦丝演奏的葫芦丝版本一个作品。

简单来说,歌曲是有歌词和旋律组成的。而纯音乐不包含歌词的音乐。这种音乐形式完全以纯粹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所以一般被称为纯音乐。

下面介绍一下彼岸花,学名称为:曼珠沙华,出自佛教的法华经,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彼岸花。彼岸花其实是二种花卉的统称,一种是曼陀罗华也叫白色彼岸花,一种就是曼珠沙华红色彼岸花。

因其在阴历的7月开花,花谢后才开始发叶,开花不见叶,出叶不见花,花叶永不相见,生生相错。因此才有“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生生相错”的说法。秋天长出花梗开花,花谢后长出叶子,春夏叶子渐渐枯萎,球茎进入休眠。

虽然彼岸花被人们赋予彼此相爱却永远无法相见的寓意,李想老师曲中的彼岸花是充满乐观,和对心中美好的期待,乐曲是选用小D调葫芦丝演奏,声音较为高亢。乐曲的曲式为大调,所以更多的是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综上所述,乐曲不仅仅表达: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生生相错的忧伤,同时也在表达这对对美好未来期待。

视频加载中...

最后,我用葫芦丝演奏了这一首彼岸花分享给你,希望你也触及到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