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铜管乐器 > 正文

铜管乐器之乡

  1. 如何看待山东一些市县强制取消丧事吹唢呐等问题呢?

如何看待山东一些市县强制取消丧事唢呐问题呢?

吹唢呐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方式在农村丧事中得以提现。减轻丧葬费用,减少人民不必要支出,本义是好的,但是这个做法却不能服众。减少的这些费用还不够火葬厂增加的,火葬厂现在已沦为为某些人发财的工具,人火化后不买他们的骨灰盒不行,而一个木制盒子竞然最少得2000元,再加上其他费用火化厂就得4000+。真心希望有关部门把该管好的切实管好,不该管的莫乱管。

我首先声明,我对这事持反对态度。原因有三点,

一是唢呐响乐班子,在丧事上欢打,这是民俗,是传统,不能一刀切了。

铜管乐器之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是唢呐在农村只能有丧事中,农民才能听一回,这是农民的唯一***,让人给剝寺去了。

三是农村,农民的文化活动仅仅是丧事中的唢呐演奏,整天喊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取掉以后,农村就没有文化生活了。

要处理好这事,中心点是反对铺张浪费。只有一点,进行限制,每个响乐班子只能有几个人,价钱不能超过多少。这样既办了事,有少花了钱,农民真正心服口服。

铜管乐器之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山东的,我们村里村民自发组织的红白理事会,白事不摆酒席,亲戚朋友,陪灵的吃饭就是一碗端,吊唁的吊完就走,就是本村在白事帮忙的一桌10人,200块钱的标准,不超20元一瓶的酒,吃完接着回去帮忙。骨灰盒统一的,很贵的不让买,就买一般的。理事会一分不收,全是本村村民义务帮忙。一天丧,也不浪费钱跟时间

人总是要死的,谁也逃不脱会有这么一天,中华丧葬文化,传承已久,雇请吹鼓手来吹拉弹唱一番,用热闹隆重的仪式送走亲人,也是民风民俗的一项主要内容。今山东某些县市不知是哪位大人脑袋一热,一刀切的不准丧事雇用吹鼓手,禁止吹拉弹唱,不惜动用行政手段,来干预民间风俗,有这必要吗?是否太多管闲事了?存在既是合理,若谁家的丧事过得悄无声息,冷冷清清,一点热闹的气氛也没有,没有驻足,没人观看,虽说是省俩钱儿,那就好嘛?人的尊严何在?钱到头来还有什么用处?

一个人操劳一世,生儿育女,挣钱攒钱都是为了啥呀?还不是为了能体面的来,尊严的走吗?尤其是儿孙满堂老年人的这一天,作为儿孙有钱的多花点儿,没钱的少花点儿,热热闹闹,吹吹打打,体体面面的把老人送走,也不失儿孙的一点心意,也有一种孝悌的心情在里边,若仅仅是为了省钱,亲人走了,不操不办,连个声响也没有,悄无声息的就挖个坑埋了,那人的生命还有个什么价值?若把葬礼的仪式太简化了,甚至取消,作为活着的人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人的尊严何在?人拼搏奋斗一生还有个什么意义呢?

铜管乐器之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实在是一个大好事!我们这里已取消了。

他们这一套在我们这儿称为‘乐上-。白事才会请乐上,喜事则不然。一条白事下来乐上四五个一般会给‘主家'要三至四仟元的劳务费,这还不算要吃上四顿席和打赏的香烟。

凡一家人碰到了白事,都会肝旸寸断,悲痛欲绝。一边是 嘶心裂肺的哭声,一边是欢天喜地的锁吶声声。来往吊唁的宾客,十几人的治丧人员,邦忙炒菜的厨师一干人加上乐上真是人声沸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歌声振天。真是好不热闹,只是苦坏了‘主家`。一边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一边还要忍受锣鼓喧天的煎熬。真是苦不堪言,花钱找罪受。

这还应了那句骂人的话,等你死了我要唱三天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