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打击乐器 > 正文

云南玉溪民间打击乐器

  1. 云南花灯的历史背景?
  2. 巴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3. 聂耳是昆明人,但昆明没有聂耳剧院而玉溪有,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云南花灯的历史背景?

云南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流行于云南的地方戏曲。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各地语音、民歌小曲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云南花灯戏有昆明花灯戏、玉溪花灯戏和姚安花灯戏三大支系,其中昆明花灯 保留明清小曲及明清剧目最多,伴奏乐器胡琴为主;姚安花灯民歌色彩浓重,主要用笛子梆子伴奏;玉溪花灯革新最早,所以被称为“新灯”,其剧目及演出形式受滇剧的影响较大。

云南花灯最初演出的是歌舞成分很重的花灯小戏,后受滇戏等大戏影响,花灯戏艺人在改进情节比较曲折复杂的。

有关民间花灯歌舞的起源,以及由花灯歌舞发展成花灯剧的年代,尚无准确资料予以证实。根据已有文献,明中叶即公元1454年前后,云南杨林人兰止庵曾写过《性天风月通玄记》***;清初(1657年)云南人何蔚文写过五个***剧本。这是目前已知的云南最早的戏剧创作活动

云南玉溪民间打击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康熙年间(1701年)云南开始出现专业戏班,曾有四个戏班在昆明建立乐王庙。清乾隆年间(1746年)秦腔、石牌腔、楚腔、弋阳腔等传入云南。另据元谋花灯艺人张万育称,元谋花灯相传已有十三代。此外,在花灯的曲调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明清小曲,如挂枝儿、打枣竿等,都是流行与明万历以后直到清初的民间小曲。据此推算,作为一个剧种的花灯,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具雏形。云南花灯在其发展历史上曾经历了四个阶段。

巴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巴乌,是哈尼族、彝族单簧气鸣乐器。哈尼语称各比、梅巴、妞巴。彝语称非里、尔吉非里、比鲁、乌勒。汉语称巴乌。流行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玉溪、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地区。巴乌 ——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夏玉平先生之手的纯手工艺术精品。

聂耳是昆明人,但昆明没有聂耳剧院而玉溪有,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聂耳是昆明的玉溪人。所以玉溪有聂耳剧院很正常。

云南玉溪民间打击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昆明也是有聂耳歌剧院的。还有聂耳陵园,聂耳音乐广场,聂耳亭,聂耳故居等。

不管聂耳祖籍是那里,在那里生活,在那里从事革命活动与音乐工作。他都是中华的优秀儿女。都是中国的音乐家,当然也是中国人民的荣耀。更是中国人民解放的号角

聂耳的确出生在玉溪,我妈妈的同事就是聂耳的亲戚,五服之内的,这是和本人亲口求证过的。

云南玉溪民间打击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聂耳的妈妈是玉溪市新平县人,泰族,聂耳妈妈年青时能歌善舞;玉溪市本身就是民族音乐比较发达的地区,本地就有非常有地方特色的玉溪花灯戏,唱腔和用词都非常有特色,是江南传统戏剧的传承。聂耳从小就受到了民族音乐的熏陶和影响,没有无源之水。

聂耳全家后来迁居昆明,这也是真事。

我以前就讲过了,聂耳是红河州石屏县大瑞城人,母亲是玉溪新平漠沙人,玉溪聂耳的家,并不是聂耳真正的家,玉溪聂耳住居是聂耳舅舅的,只是聂耳住过,那么聂耳为什么会在玉溪住而不是在石屏住,我就讲一下,聂耳妈妈是少数民族,傣族,因为石屏人古代就做生意的,包括思矛的茶马古道都是石屏人走出来的。所以有石屏人克新平戛洒做生意,就把聂耳的妈妈带克石屏,嫁在石屏,因为石屏异龙湖里有些水草,可以用来喂猪。在聂耳很小的时候聂耳父亲到异龙湖里拿水草喂猪,不小心淹死在异龙湖里,当时聂耳妈妈是少数民族,好多人看不起人家,聂耳妈妈在石屏生活下不克,才投奔玉溪聂耳的舅舅家,聂耳读书也是舅舅家供读的,现在的聂耳故居并不是聂耳家的,只是当时舅舅给聂耳住,读书的地方,我早十多年前问过好多玉溪人,聂耳他父亲叫什么名字,可没有人能说得出来。我问了一些石屏人,大瑞城有没有姓聂的,个个都说有。根据我知道的一点故事,聂耳父亲死后,坟墓在石屏乾阳山上,可以克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