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俞伯牙演奏的是古琴。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最早《荀子·劝学篇》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锺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演奏的是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上路琴是一种弹拨乐器,也被称为苏琴。该乐器起源于南方吴地,由苏州地方民间弦乐演奏风格演化而来,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上路琴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由一个半圆形的琴弦盒和一个长长的柄组成。琴弦盒内部有数根琴弦,柄上则有琴柄、琴头、琴颈等部分。演奏方法是用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奏响音符。
上路琴的音色柔和细腻,适合演奏中国传统音乐的、琴曲等抒情慢板曲调。它常常被用来伴奏诗词朗诵、戏曲演出、文艺演出等。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锦瑟为喻,通过回忆华年往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怅惘。
诗的首联以“锦瑟无端五十弦”起兴,用锦瑟的弦多音繁,暗示人生的复杂和多变。
颔联和颈联通过四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和难以把握的感慨。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kw.com/post/9249.html